管制期內又犯罪被判有期徒刑如何數罪并罰
作者:劉翠穎 發布時間:2007-07-25 瀏覽次數:4286
[案情]
被告人趙某于
[審判]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趙某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致人重傷,其行為己構成故意傷害罪。案發后,被告人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依法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因犯尋釁滋事罪被判處管制一年,在管制期限內又犯故意傷害罪,可酌情從重處罰;積極賠償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并取得被害人的諒解,且當庭自愿認罪,可酌情從輕處罰。被告人趙某在刑罰執行完畢前,又犯罪,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期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遂以被告人趙某犯故意傷害罪,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加上原判刑期管制1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3年,管制1年。
宣判后,公訴機關未提出抗訴,被告人未提出上訴,判決己發生法律效力。
[評析]
我國刑法第69條規定了數罪并罰的制度。根據該條的規定,在判決宣告前,一人所犯數罪分別被判數個有期徒刑、數個拘役、數個管制等同一種刑罰時,除判死刑和無期徒刑以外,采用限制加重原則予以并罰。即在總和刑期以下,數罪中最高刑期以上決定執行的刑期。但對于一人所犯不同種數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不同種刑罰時如何并罰,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
本案中,被告人趙某在管制期內又犯新罪,應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在并罰時如何數罪并罰,出現了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應重罪吸收輕重,以故意傷害罪在3年以上10年以下酌情從重處罰。重罪吸收輕重,即采用重刑吸收輕刑的原則,對犯罪分子所犯數罪分別定罪處罰,選擇其中最重的一種刑罰作為執行的刑罰,其中較輕的刑罰被最重的刑罰所吸收不再執行。在量刑時輕刑種可作為量刑情節,在有期徒刑的量刑幅度內從重處罰。被告人趙某因犯尋釁滋事罪被判管制刑,說明當時的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不大,主觀惡性比較小,因此將趙某的尋釁滋事行為作為一種酌定的量刑情節在3年以上10年以下從重處罰。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逐一執行刑種。即先執行完有期徒刑,再執行管制刑。理由是:管制刑和有期徒刑系不同的刑種,如何數罪并罰,法律雖沒有明文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在
合議庭采納了第二種意見,因為,有期徒刑不同于死刑、無期徒刑,可以將重刑吸收輕刑。重罪吸收輕罪的觀點容易讓犯罪分子鉆法律的空子,認為犯一罪與兩罪在懲罰上無區別,起著放縱犯罪,甚至鼓勵犯罪的不良效果,不利于司法的統一和公正。本案對被告人趙凱的并罰上分別執行不同的刑種,體現了罪行相適應的原則,也有利于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無疑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