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錫市南長區人民法院受理的以網絡為犯罪工具的刑事案件頻頻多發。此類犯罪自2004年起開始出現,至2007年日益多發,僅07年一季度,已受理了4件。據不完全統計,我院已審理了10起這種類型的案件,涉案人數達15人,犯罪手法多種多樣:有男女網友通過網上聊天后開房間約會,看見對方錢財后起意盜竊的、有通過聊天將女性引誘出來進行強奸的、有在網上發布求租房屋信息,以看房為名入室搶劫的、有女性被告人通過網聊將男網友約出談情說愛,進而其同伙對該男子實施搶劫的、有通過互聯網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的、有網絡賭博的、有通過攻擊網絡侵入他人計算機盜取隱私照片進行敲詐勒索的、有通過“木馬”程序盜竊他人信用卡資金的,可謂五花八門。這些涉案被告人多為男性,15名被告人中,只有2名為女性,年齡最大的41歲,最小的16歲,平均年齡21.6歲,呈現出非常明顯的低齡化特征,這些人中,文化程度相對較高,高中以上學歷的占79%,但又以無業者居多,他們均有在網吧或家中上網聊天的愛好,因而犯罪行為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從時間上看,網上犯罪不分白天黑夜,24小時均能作案;從空間上看,網上被告人可以在家里、在辦公室、在網吧等任何有聯網計算機的地方實施犯罪,像盜竊、敲詐勒索案的被告人,可以從頭至尾不接觸被害人,而將他人的錢財落入自己的腰包。這些案件中的被害人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單身的多,有家庭的少,10起案件中除利用互聯網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網絡賭博案外,其余有特定被害人的,全部系未婚青年。

綜觀這類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好奇心和成就感趨使。互聯網是一個神奇的無邊無際的虛擬世界,強烈吸引著眾多的網迷的注意。尤其是青少年,幾乎是身不由己地在網絡空間里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甚至是犯罪。例如被告人趙某把自己破譯、修改密碼“當成一種探險,一種嘗試”,覺得利用黑客程序攻破他人的網站“有成就感”;其二是貪利圖財。前面介紹的盜竊、搶劫、敲詐勒索、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網絡賭球,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圖財;其三是系統軟件存在漏洞。目前,網絡上的操作系統軟件多少存有一些漏洞,一些黑客利用這些漏洞設計專用程序或工具,并在網上傳播、使用、攻擊;其四是一些人的道德責任感的缺失。年輕男女交往過于隨便,甚至在網上認識幾小時就見面談情說愛、發生性行為,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這些將計算機、網絡作為犯罪工具實施詐騙、盜竊、敲詐勒索等犯罪行為,與一般手段的犯罪行為有較大差別,常常還具有對網絡安全、網絡秩序的破壞性行為,因此,其侵犯的犯罪客體多為復雜客體,即同時侵犯了被害人的財產權和國家對網絡的管理秩序,社會危害性比一般的財產犯罪要大得多。如何保護網民的人身及財產權利不受侵犯,加強網絡安全,預防網絡犯罪,已成為每一個社會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因此,我們一是要完善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立法。目前,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立法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立法的不全面,導致對此類犯罪行為無法懲治或不能恰當定罪處刑。因此,亟待制定出有前瞻性的、適應當前形勢的法律法規,使網絡違法犯罪分子無空可鉆;二是要提高司法人員的科技素質。網絡犯罪作為一種高科技犯罪,其犯罪者大多具有高超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而目前“電子警察”的力量尚顯薄弱。因此,必須廣招賢才,加大計算機、網絡知識培訓力度,培養一支高素質、高科技的司法隊伍;三是要.加強國際合作。網絡犯罪的無國界性決定了打擊網絡犯罪必須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全球性的法網及國際性多邊條約;四是要加強宣傳,提高廣大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網民要注意區分網絡與現實的區別,避免過分沉迷于網絡。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和網友直接會面或參與各種聯誼活動,以免為不法分子所乘,危及自身安全;網民在網絡活動中應守法自律,不要參與有害和無用信息的制作和傳播;未滿18歲的青少年上網,監護人要多加關心、指導和監督;在教育、引導青少年網友方面,無論是相關網絡服務商、還是家長、學校、社會都應承擔起這方面教育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