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需要高素質法官
作者:王軍 發布時間:2006-12-05 瀏覽次數:3560
十六屆六中全會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強我國的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這表明我黨深化了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意識,也表明我黨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納入制度設計和政策制度中。法治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法官,更需要良好忠實的守護者,法官擔當著代表國家依法定紛止爭,實現社會正義的重要職責,社會大眾視為社會正義的捍衛者,法官群體的法治理念、法治信仰、職業素質和理論品格,現實地決定著法律實施的狀態和效果。
和諧社會需要高素質、職業化的法官。沒有高素質、職業化的法官,法治現代化將無從談起。新世紀的法官必須具有公仆現象、公正形象、清廉形象、文明形象、創新形象。公仆形象是根本,公正形象是特質,清廉形象是保證,創新形象是動力,文明形象是綜合形象的外現。
一、樹立公仆形象
法官是人民的法官,為人民服務是法官執法的指導思想法官要做到:公正司法,依法辦案。這是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最大要求,也是人民利益在司法領域的體現。法律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堅持嚴肅執法,公正司法,就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具體體現。
熱情服務,文明接待。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徹和體現在每個審判環節中,堅持把人民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從人民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不滿意的事情改起。改變過去特權思想和衙門作風,既堅持嚴格執法,又堅持熱情文明服務。
二、樹立公正形象
法律的目的就是創設一種公正的社會秩序,法官是國家法律的具體實施者,其職責就是通過具體的司法活動,使法律的公正精神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得以體現。同時,在法治社會中,法官是社會正義的守護者,代表著公平與正義。法官是否公正司法,直接關系著社會正義的實現,關系著人民群眾對法律、對國家的信任。公正的理念應當是法官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應當成為其生命和靈魂中的一部分。
第一,司法公正體現在訴訟結果的公正上。法官正確適用法律,依法及時審理好各類案件,真正做到審判依法公開、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確保案件質量,力求使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第二,司法公正體現在司法程序的公正上。當事人感知和評判法官執法是否公正,一個重要依據就是看法官是否嚴格按法定程序進行審判。沒有程序公正,即使最終的實體裁判結果是公正的,也容易引起非議,使人們懷疑法官帶有主觀偏向,從而影響訴訟的社會效果。
第三,司法公正體現在司法效率上。法官判案如果不講求效率,即使最終依法、合情合理地作出了判決,也會影響到裁判的社會效果和對裁判公正的評價。案件不能及時審判,會給雙方當事人增加不必要的訴訟負擔和訴訟投入,牢固樹立司法公正意識的同時,還必須強化司法效率意識,二者不可偏廢。
第四,要堅決克服與勇于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現在司法不公的表現之一就是各種形式的、狹隘的保護主義。當前有些地方和單位在法外求保護,嚴重干擾法院的公正司法。法官應具備無私無畏,嚴格執法,敢于同強權和人情作斗爭精神,才能公正辦案,樹立公正形象。
三、樹立清廉形象
清正廉潔,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證,也是法官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法治與德治,是相輔相成的,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不同的社會制度、社會階層、社會職業,各有各的道德要求。法官因其職業特點,以及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故而被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職業道德的要求。加強法官清廉形象的塑造至關重點。
一要清正廉潔。人民法官首先應當是清官,在金錢面前不低頭,不動心,能經受住金錢的誘惑,耐得住清貧,甘于清貧,做到貧賤不能移。
二要依法辦案。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有親戚、朋友、同學、老鄉。在審判中要保持中立,做到不偏不倚,確保司法公正。
三要剛正不阿。人民法官應當有舍身求法的精神。目前,法院的司法環境還不是太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法官要做到公正審判確實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但法官是以執行法律為天職的,對那些不正當的干擾,要做到威武不能屈。
只有做到了這三條,才能樹立和維護人民法官公正執法、正氣凜然、無私無畏的職業形象,才能樹立法官的權威、司法的權威。
四、樹立文明形象
文明是每一個現代人必備的素質。當代法官更要具有舉止莊重、不卑不亢、一身正氣、獨善其身的良好形象。法官舉止要文明。法官是是非曲直的裁決者,其舉手投足、儀容儀表、精神風貌直接影響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對司法公正的感知和評判。因此,法官保持既莊重又不失情趣、既嚴肅又不失活潑的舉止,能夠使當事人和人民群眾產生信任、依賴心理,增強對追尋公平與正義的信心。法官在法庭上的舉止尤其重要,法官著裝整齊、聚精會神、態度嚴肅地主持庭審,本身就代表了司法的權威和形象。法官語言要文明。對待當事人要言辭懇切,循循善誘,而不能故作深沉或高人一等,更不能使用文明忌語,言語粗俗,態度冷漠。法官執法要文明,文明執法是法官文明形象的核心。法官無論是接待當事人,還是主持庭審、依法執行,都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風。
五、樹立創新形象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時代發展對法官提出的客觀要求。
順利推進法院改革,需要法官增強開拓創新意識。改革就是創新。目前,法院改革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作為改革主體的法官,必須適應改革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創新意識。沒有法官對改革的認同、支持和積極參與,法院改革將無法實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同時,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在審判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法官作為審判一線人員,對改革的利弊得失看得最清、體會也最深。改革如何完善,如何趨利避害,如何更好地實現公正效率主題的要求,需要法官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積累經驗,并結合審判實踐為改革建言獻策。
雄關慢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法官正行進現代化建設的時代征越上,為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司法實踐,磨礪職業品格,培養職業操守,提高職業素質,為實現依法治國的宏偉方略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