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巧解千千結
作者:盧鳳 發布時間:2014-09-19 瀏覽次數:2352
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膚,利落的短發,剛毅中透著溫柔,微笑中充滿謙和,這就是江陰法院民一庭的女法官丁蔚。自2011年9月份起,丁蔚法官就常駐江陰法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審理了近900件交通事故案件,且無一信訪上訪、無一矛盾激化。
公正斷案,盡全力追求事實真相
交通事故案件,往往因為主體多、送達難、責任爭議大、鑒定周期長、履行率差等因素,導致當事人的權益得不到及時實現,容易誘發不穩定因素。為此,以丁蔚為獨任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書記員的審判組合對每個案件都不敢掉以輕心,為了更好地查明事實真相,丁蔚經常會去事故現場進行查看,烈日下、寒風中,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有些案件需要充分運用多種間接證據,對證據的證明力綜合評價后得出結果”,丁蔚說。
在近期審理的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殷某駕駛摩托車將毛某撞傷致死后,在警方前兩次的詢問筆錄中都承認自己是駕駛員。但在事發后近一個月,殷某主動要求再做筆錄,稱駕駛員另有其人,自己是被迫頂包的。而對殷某聲稱的真正駕駛員張某,經多方查找,根本無法聯系上。丁蔚經過詳細閱卷,在庭審中就殷某陳述過的案件細節多次反復詢問,殷某陳述前后矛盾,閃爍其詞,最后見無法自圓其說,干脆沉默不語。
最終,丁蔚綜合案情進行分析,認定真正的摩托車駕駛人就是殷某。庭上,丁蔚將依據證據認定的事實敘述清楚、說理透徹,案件判決后,殷某沒有上訴,主動履行了賠償責任。
“公正辦案,就是以事實和證據說話、以法律和道理服人,這樣當事人才會認可法院裁判,才能有效維護司法權威與公信力。”丁蔚說。
公開審判,陽光下化解矛盾糾紛
說起讓丁蔚印象最為深刻的交通事故案件,非“江陰彭宇案”莫屬了。2011年9月,張女士駕車駛至一岔路口時,在轉彎過程中突聽得“嘭”的一聲,她通過后視鏡觀察,發現有位老太跌倒在地。驚慌失措的張女士停車守在老太身邊,直至他人報警,救護車將老太接走也沒回過神來。最終,老太經搶救脫離危險,但雙方因賠償問題協商未果,起訴至法院。
案件審理期間,經個別媒體的報道渲染,張女士一度被塑造成見義勇為者的形象,其中,“中國好人網”為其頒發了“攙扶老人風險獎”,暨陽論壇也對張女士案件持續發帖關注,社會影響較大。
該案庭審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新聞媒體現場報道,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結果當庭宣判,整個庭審過程都在陽光下運行。
宣判后,該案在網絡上的議論繼續升溫,而絕大部分網民認為法院判決是公平公正的。另外,經過丁蔚耐心的判后答疑,張女士不僅服判息訴,主動履行了部分賠償責任,還一再表示對法院、對法官工作的認可以及感激之情。
“司法公開是彰顯法治文明的標志,也是對法官能力的考驗。尤其面對媒體和社會關注的案件,不能遮遮掩掩,應當在法律框架內主動公開審判過程和裁判結果。”這是丁蔚審理案件秉持的一種理念。
公心調解,有利于實現事了人和
丁蔚在2012年、2013年的案件調撤率高達80.17%和79.84%,“調解一般來說更有利于案結事了”,丁蔚說。那她是怎么讓這些看似無法調和的矛盾,最終回歸到各退一步的狀態上來的呢,“秘訣很簡單,就是要有一顆公心。”她說。
在去年審結的一起共有物分割糾紛案中,陳氏五兄弟為房屋產權歸屬多次對簿公堂,積怨較深,屢次爆發家庭矛盾,公安“110”、電視臺“老娘舅”節目都出面協調過,但矛盾依舊尖銳。案件受理后,丁蔚花費了大量時間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期間原告幾經反悔,丁蔚與法官助理、書記員幾次上門做通了五兄弟的母親工作,最終使被告保證不再騷擾原告及母親生活,今后一起孝順母親,使這場家庭矛盾得到了成功化解。
“只有出于公心,并以仁愛之心待之,才能贏得當事人的信任,才能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法官是為他們著想。”丁蔚說,“每當我看到一個個曾經勢不兩立的當事人握手言和,我就會覺得,我與同事們一路付出的辛苦和委屈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