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帶女兒到江邊踏青,游人寥寥無幾,偶見兩三只水鳥在江灘覓食。遠處的江堤上,有位女士牽著一只碩大的風箏,起始尚且平穩。無久刮起一陣大風,隨即風箏不再溫順,直奔江南而去。女士拼命牽拽仍不濟事,但又不忍棄了風箏,于是反被后者牽拽著踉踉蹌蹌地緊跟小跑。終于,女士一頭撞向瀕江一側的水泥護欄,劇痛之下雙手撒了風箏……

人與風箏,本是牽與被牽、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豈料造化弄人,兩者瞬間進行了角色的切換,被風箏牽住的人只得無奈地接受其意想不到的結局,盡管其并不愿意接受。

相對于事或者物而言,人還是具有相當優勢的,很重要的一方面體現在人對事和物的自主控制能力上。控制得當,則事有成,物堪用;反之,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發展下去,人必受制于事和物,則事敗物廢近矣。

無論黎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他們同樣跳不出姑且稱之謂 “風箏理論”的怪圈,而后者尤甚。縱覽官場百態,吏海沉浮,但凡不能

時時矯正自身心態的,被事所牽為物所困者不可勝數,他們終究在觥籌交錯里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換了張臉譜。于是,事情似乎順了,存折掂起來沉了,可是他們反而活得惴惴不安,身陷囹圄者更不在少數。或許某一日,他們也會向往曾經的自在與寧祥,殷殷期盼角色的再度切換,不過他們起碼須懂得:無忌無憂的生活固然令人羨慕,但要做一名精神富翁卻不是任何人都能輕易做得到的,因為他勢必要經受得起對事、物的取舍這樣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