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者自清
作者:章燕飛 發(fā)布時間:2007-09-17 瀏覽次數(shù):2373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關(guān)于東晉吳隱之任廣州刺史時飲“貪泉”而不貪的故事,略有感觸,引作本文緣起。文章說廣州當(dāng)時多有象牙、珍珠、海味和名貴的藥材出產(chǎn),雖然那時還屬蠻荒之地但只要有人肯去,弄上幾箱子珠寶,一輩子享用不盡,所以,之前的廣州刺史幾乎沒有一個不貪的。據(jù)說離廣州二十里有一個叫石門的地方有一口泉叫“貪泉”,飲過的人無不貪婪無度,吳隱之卻不信這個邪,他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也。”為了表明立志清廉,他特意來到貪泉邊掬水飲之,并賦詩為之:“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大意是人家都說喝了這口貪泉的水人都會變的貪婪,假如讓伯夷和叔齊這樣道德高尚的人來飲用的話,也終究是不會改變其操守的。以后在廣州他始終保持著廉潔的操守,在他調(diào)任之際,他的妻子帶走一斤中藥材沉香木,他知道后非常生氣把藥材扔進了水里,并說:“居可欲之地,而不能改其操。”可見其操守之堅,他在任期間對百姓疾苦也非常關(guān)心以至離任時當(dāng)?shù)匕傩找酪老e。掩卷而思,感慨良多:真正的清廉之士,無論身處何種境地,無論他掌權(quán)與否都不會改變其志向操守的,也只有那些心里想著百姓,心底無私的官員,老百姓才會記住他懷念他。
近來媒體關(guān)于一些官員違法犯罪的報道很多,近的有徐州某局女領(lǐng)導(dǎo)因貪污受賄被判刑13年,而這位女領(lǐng)導(dǎo)已年屆五旬,余生基本是要在監(jiān)獄中度過了;遠的有濟南原人大常委會主任因謀殺情婦、貪污受賄受審,手段及其殘忍;云南昭通民警涉黑被判死刑,安徽一副檢察長因貪污被撤職……看報道之余我更關(guān)注普通民眾的一些評論雖然很多評論被編輯屏蔽掉了,但顯示的那些仍然是質(zhì)疑聲、譴責(zé)聲、謾罵聲一片,看了評論有些疼痛,一方面很理解群眾的憤懣,官員的貪污腐敗實上是褻瀆了人民的信任。另一方面也為那些老領(lǐng)導(dǎo)覺得惋惜,看了他們的一些介紹很多人窮苦人家出身,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組織為人民也曾做過很多實在事,也得到了百姓和組織的肯定,卻因一時貪念失足成恨,一生功名盡毀,實在是可悲可嘆。記得去鎮(zhèn)江句容監(jiān)獄接受警示教育時,曾經(jīng)的人民公仆給我們作懺悔報告,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昔日風(fēng)光無限今日身著囚服的貪官,他們在懺悔時候無不提到自己在官越做越大的同時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理論的學(xué)習(xí),放松了世界觀人生觀的改造,置黨紀(jì)國法于不顧,為了情人貪圖享樂,貪圖名利金錢,紙醉金迷,總以為自己官位夠大,貪污受賄手段夠隱秘,不會東窗事發(fā),但等到一日冰冷的手銬上身,才知黃粱夢醒,卻為時已晚。由此我一直困惑于一個問題,為什么反貪風(fēng)暴年年有,卻仍然有人“前腐后繼”呢,有人怪是體制問題,有人說是大環(huán)境問題,也有人說是貪官背后的更加貪婪的“親朋”們在推波助瀾加速貪官腐敗……種種托詞,而我以為真正的原因是在于失足者個人的品性問題,縱使這個世界真的充滿誘惑,真正意志堅定的人仍然能出淤泥而不染。許多行賄的人就是看中了某些官員的軟肋,你喜歡字畫我就送你名貴字畫,你喜好女色我就送你美女,你喜歡喝酒我就送你茅臺,你有孩子我就供錢讓他出國……很多時候人與貪字沾邊就是因為克服不了人性中的弱點,不過我覺得喜歡字畫可以自己買,買不起的就去畫廊欣賞;喜歡喝酒我就叫上三五知己(當(dāng)然是真正意義上的知己朋友)喝茶品茗,酒喝多了容易令人智昏而茶卻能清心;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完全可以讓子女自己努力成才……如果能克服一己私欲,那么外界的誘惑再大都可以做到巋然不動,記得剛進單位時郎院長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他說:“在
我自己也常常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今后漫長的工作生涯中保持赤子之心不變,如何在紙醉金迷的世界里保持一份真性情,如何在物欲橫流的人群中不失法院干警公正廉潔的本色?對我來說,讀書看報是也許能是一副不錯的拒腐抗變良藥,近來閑暇總會去圖書館看看書,在書的海洋里似乎心也是寧靜的,用有限的時間思考如何提高業(yè)務(wù)水平,學(xué)習(xí)公文寫作,用看書的時間代替燈紅酒綠的業(yè)余生活,相信能令我一生俯仰心安、淡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