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諸多不良因素的影響,高淳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呈明顯上升趨勢,2007年審結11人,2008年審結511人,而20091?5月審結614人。毒品犯罪對社會、對家庭都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經分析,上述毒品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點:

1、涉及毒品品種較單一。審理的販賣及非法持有毒品案件涉及的毒品品種主要為海洛因、冰毒,其中除1件案件涉及冰毒外均為海洛因。

2犯罪人以吸毒者居多。犯罪人多為吸毒者,所審結的1226人中有815人同時為吸毒者,分別占66.67%57.69%。較高的毒資支出對一般的吸毒人員來說是難以承受的,對吸毒成癮人員來說,由于勞動力的衰減,有些甚至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對巨額毒資支出更加無法維持,當毒癮難耐時,他們為籌措毒資,不得不冒險走上“以販養吸”的犯罪道路。

3農村人口、城鎮無業人員多。上述毒品犯罪主體中除1人為職工以外,其余都是無業人員或農民。

4、毒品犯罪人普遍文化程度低。統計顯示,92.3%以上毒品犯罪人僅具有初中文化及以下程度,法制觀念淡薄。

5毒品犯罪低齡化趨勢明顯。毒品犯罪逐步向青少年群體滲透,八十年代青少年從事毒品犯罪活動呈增長趨勢。經統計,80犯罪人23,88.46%

引發毒品犯罪的主要原因:

1、復雜的心理因素。應該說我國的禁毒宣傳一直都是比較深入切實的,一般在小學就開始進行相關的教育,但始終不斷有人加入“癮君子”的行列,究其原因,除了社會因素外,一些心理因素也起著決定性的誤導作用:一是出于好奇心,抱著一種探索、嘗試的心理吸食感受毒品的滋味,多次吸食以至上癮;二是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及精神信仰的缺失,越來越多的人借助毒品來放縱身心、尋求刺激,為販毒分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市場。

2、不良環境的影響。就社會不良環境來說,在社會上不良交友或交友不慎導致被不良分子影響或教唆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如有些吸毒者,因無毒資,花言巧語,千方百計拉攏有錢的朋友下水,從中分吸毒品;就家庭不良環境來說,對青少年吸食毒品,相當一部分與家庭環境有關,一些家庭因父母離異使監督和教育弱化,對孩子的教育漠不關心。有些家庭不和,形成逆反心理,有的賭氣出走,自暴自棄吸食毒品,或吸食毒品以尋求精神上得到安慰。

預防和減少毒品犯罪的對策:

1、加大預防宣傳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公開宣判、送法進社區、學校等形式,廣泛宣傳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拒毒、防毒意識,讓人們自覺抵制毒品,遠離毒品,在全社會營造“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良好氛圍。 同時,重點對社會閑散人員、外來人口以及娛樂場所從業人員等吸毒高危人群的禁毒法制教育,消除宣傳盲區和死角, 最大限度地遏制新吸毒人員的滋生;

2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從重從快打擊毒品犯罪。依法從重從嚴懲處毒品犯罪分子,嚴厲打擊累犯、再犯等主觀惡性大、危害嚴重且具有多次、大量販賣、向多人販賣等情節的犯罪分子。量刑上以判處實刑并處罰金為主要考慮,體現了法院對毒品案件從嚴懲處以及不能讓罪犯在經濟上占便宜的特點。由于該類案件屬于新近才上升的犯罪,為了準確打擊及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通過召開庭務會的形式,集中展開討論,及時總結審理中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

3、調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禁毒斗爭。建立黨政機關、司法機關、家庭、社會四位一體共同組成的整體預防的網絡體系,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社會網絡,全民參與創建“無毒社區”。充分發揮吸毒人員家屬在幫教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減少吸毒人員與外部毒品環境的接觸,努力降低復吸率,有效減少毒品犯罪現象的發生和蔓延。

4、相關部門提高防范和控制能力。司法行政機關和基層組織要加強對吸毒人員的監管和幫教,切實落實防止戒毒人員復吸現象發生的措施,從源頭上減少“以販養吸”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