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北小城宿遷這樣一位普通而又負有傳奇色彩的年輕法官。說他普通,是因為他長期扎根基層,從事著最為普通而瑣碎的農村案件審理工作;說他傳奇,是因為他年均審結案件300余件,2007年前10個月結案數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389件。他就是宿城區人民法院洋河法庭朱保東法官。

朱保東1995年從司法學校畢業后進入法院工作,一直在農村法庭工作,歷任書記員、助審員、審判員、副庭長,有著十分豐富的基層辦案經驗。十幾年來,朱保東審理的案件不但數量多、質量好,調解率也很高,無一人因不服上訪或纏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他連續多年被評為區法院辦案能手以及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區委政法委授予“十佳政法干警”榮譽稱號。憑著自己對審判事業的無比熱愛,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現了當代基層法院法官的魅力和風采。

扎根基層 心系百姓

多年的農村法庭工作經歷使得他與農村的廣大老百姓結下了深厚感情。有人問他,農村法庭那么遠,那么累有什么好呆的?他笑笑說:“城市百姓需要法律,農村廣大百姓同樣需要法律,我在這里習慣了,工作開展會更方便。”

朱保東法官認識到法庭受理的絕大部分案件是因鄰里糾紛、親情糾葛而起,性質并不嚴重,只要耐心細致地向當事人明理釋法,認真做好調解工作,就不難使雙方達成和解,從而化解矛盾,做到案結事了。正是基于此種考慮,他審理每一起案件都先考慮是否適用調解程序,雖然這樣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卻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朱保東認為這么做??值。2005年,家住宿城區埠子鎮的八旬老人夏某與子女贍養糾紛一案由埠子法庭受理。據了解,夏老漢晚年喪偶,一直孤單一人生活,膝下六男兩女共八子女皆不愿主動承擔贍養義務。案件受理后,時任埠子法庭審判員的朱保東多次來到老人病榻前探望,主動與老人拉家常。還分別來到夏老漢八個子女家中了解情況。通過短暫的接觸,朱保東發現夏老漢的子女并非不通情理,不講親情。無非是因雞毛蒜皮小事而起爭執,造成矛盾激化,最終對簿公堂。理清了事情來龍去脈,朱保東的思路便一下子清晰起來。他先是耐心細致地做夏老漢子女的思想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促使他們主動來到病床前向父親磕頭賠禮道歉。夏老漢見狀,激動地一個一個將子女扶起,一家人抱作一團,哭成淚人。朱保東的調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他并不滿足。他認為這種家庭糾紛一旦舊怨復發很有可能會引起惡性事件的發生。為徹底解決矛盾,朱保東多次來到老漢家中陪老人家下棋,緩解老人的孤獨情緒,到老漢子女家中詢問工作生活情況,和這家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案件也得到了徹底完結。

20077月,朱保東法官審理了原告石磊訴被告邵紅英離婚糾紛一案,該案在審理過程中,他耐心細致做調解工作,使得原被告雙方對離婚和子女撫育基本達成一致意見,但邵紅英要求石磊一次性給付子女生活費,石磊表示無法一次付清,表示愿意分期付款。邵紅英對石磊分期付款不放心,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最后,在朱保東引導下雙方當事人一致選擇旁聽的原告姐姐石麗作為擔保人,最終雙方對子女撫育費給付達成協議,保證人石麗負連帶清償責任。即使案件得到順利調解,又使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雙方當事人對此都很滿意,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秉公辦案 勇挑重擔

法庭工作的確非常辛苦,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克服重重困難,依法居中裁判。不受金錢利益所利誘,不受親朋關系所影響,始終做到依法公正辦案。在農村呆久了,加之朱保東本身也出生在農村,自然認識很多親戚、朋友,可他總是說情不許、送禮不收,公正執法,依法辦案。十幾年來,從未辦過一件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

有人笑稱他是文弱書生,可熟悉他的人心里清楚,這個個頭不高,忠厚樸實的法官干起工作來也是個拼命三郎。2006年,他帶隊前往安徽阜陽中鐵四局就該局所欠宿遷市泰瑪士集團項目工程款一案進行財產保全。朱保東在當地銀行查詢該局賬戶時發現并無可凍結款項,當時便決定對該局車輛采取查封保全措施。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查封的過程中闖入20幾個身份不明人員,強行阻止了朱保東一行正常辦案,并推搡著將他們趕出辦案現場,朱保東身體也因此受到輕微傷害。但是他并沒有被困難所嚇到,在當地法院同事的積極配合與協助下,經過與中鐵四局的溝通交涉,最終朱保東一行順利地為原告宿遷泰瑪士集團討回現金19萬元。泰瑪士集團在收到錢款后立即給朱保東法官送來錦旗和感謝信,對他秉公辦案、不畏艱難的精神表示欽佩。

朱保東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樸實的法官,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抒寫著一位基層法官的非凡傳奇,用自己的行動捍衛著公平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