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特點:個體私營主占60%
作者:嚴明 朱曉穎 發布時間:2013-10-10 瀏覽次數:1188
9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周繼業分析,近年來江蘇辦案經驗發現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呈現個體私營業主占60%、涉食品種類多等特點。
他分析,從近年來江蘇辦案經驗來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主體類型比較集中,在小型加工場所、家庭作坊里進行非法生產的個體戶、私營業主占比近60%,文化層次普遍較低;犯罪涉及食品范圍較廣,從食用油到假“牛羊肉”,從瘦肉精到豆制品、保健品、白酒等范圍頗廣;犯罪手段和方式翻新,更隱蔽;共同犯罪、團伙犯罪比例較高,約占60%,既有夫妻、父子等家庭式作坊,也有分工明確的團伙,有些形成“產、供、銷”鏈條。
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刑事懲罰力度明顯加大:今年1月至7月,全省法院判決生效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被告人中,主刑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占比62.5%,較2011年的52.9%上升近十個百分點。對依法宣告緩刑的被告人同時適用禁止令,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食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
周繼業表示,法院還加大了財產刑的判處力度,徹底剝奪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能力:2011年至今年7月,全省法院審結192件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判處罰金共計人民幣1.3億余元。
從移送起訴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來看,數量持續增加:2010年全省法院受理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及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審案件4件11人,2011年受理12件24人,2012年受理58件147人,到今年1月至7月受理此類案件28件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