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女法官
作者:王汰澈 發布時間:2006-09-13 瀏覽次數:5262
有這樣一位女法官,今年上半年受案52件,結案52件,結案率100%,當庭宣判率100%,案件調解、撤訴率92.30%,案件平均審理周期9天,無上訴案件。
有這樣一位女法官,曾經創下濱海法院3小時連開5個庭的紀錄,其中最短的庭審時間僅用了18分鐘。
有這樣一位女法官,自1985年招干進法院工作以來,不曾放棄過專業學習,多年以后的今天,她終于獲得了蘇州大學法律本科文憑。
這位女法官就是濱海法院民一庭副庭長陸林,自工作以來,她連續多年被評為縣優秀公務員、院先進工作者,并曾獲市“文明法官”稱號。她用行動印證了“付出終有回報”這一更古不變的真理。
熟知她的同事們知道,陸林工作特認真。一次庭長出差回到濱海,已是晚上8點多鐘,路過法院辦公樓,見辦公室燈亮著,以為誰忘了關燈,當他推開門,卻見陸林正在制作一份調解書。原來,下午一個庭審一直開到6點鐘,經過她的苦口婆心,案件終于調解結案。原告系外地人,明天還得趕回去,她說忙好了,明天一早就可送達了。
了解她的當事人知道,陸庭長擅長以柔克剛,許多案件就在她的和聲細語中調解了。在一起離婚案中,由于原、被告要求撫養孩子,陸林多次從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角度給男方吳某做工作,希望他把撫養權交給陳某,并要求他多照顧她們母子倆。由于陸林耐心細致的調解,在撫養費的問題上,雙方沒有爭執卻相互推讓,陳某只要求每月二百元的撫養費,而吳某卻執意要付三百元。戲劇性的結局是陳某撤訴了。小孩十歲生日宴會,陳某特地請陸林參加。在辦案過程中,有的當事人悄悄問她住哪里,她總是微笑著不回答,她的微笑讓當事人不好意思再追問,但陸林不總是柔,據說有一當事人曾尾隨她下班,知道她家住所后,晚上帶著一個信封,敲她家的門,盡管當事人再三請求,但陸林硬是沒有開門。那一刻,她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而是一個群體,一個法院。
深愛她的丈夫知道,妻子在從事一項平凡而有意義的工作,因此,當陸林把精力放在工作、學習上時,更多的家務自然落到了丈夫身上,以致上小學的兒子為爸爸打抱不平“媽媽做事沒有爸爸多。”陸林說,自己無愧于工作、卻有愧于丈夫,還有兒子。
白云緩緩移過眷戀的大海/因為大海賦予它生的高遠/你把摯愛獻給審判事業/人生的旅程因此絢麗光彩。不知不覺中,陸林進入法院已經九年了,回首走過的歲月,陸林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然而透過她的平凡,我們感受到一名法官的追求和忠誠。
有人說,陸林是一本書,這本書記載著一個女法官的夢想和追求,這本書展示了新時代女法官的無私和奉獻。
最美的贊歌獻給陸林,以及和她一樣平凡而偉林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