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架構開庭審理與巡回審判的橋梁
作者:仲璐 顧海忠 發布時間:2010-01-15 瀏覽次數:1097
開庭審理是當事人行使訴權進行訴訟活動和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審判活動最集中的體現,但是在農村地區,法律普及程度還不是很理想,在當事人訴訟能力低、舉證能力差等各種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強調法官一步到位審理案件必然會出現諸多問題。此時,以巡回法庭的形式開展法律宣傳、上門立案、就地開庭、及時處理簡易民商事糾紛案件的巡回審判制度的運用,能夠使法院更好地方便群眾訴訟,而且能化解因糾紛而產生的隔閡、對立心理,使親屬、鄰里關系更融洽、穩定。
筆者在審判實踐中發現,必須正確處理好開庭審理案件和巡回審判之間的關系, “不及”固然無法真正達到方便群眾訴訟、便利法院審理的目的,但“過之”又可能會有損法院的中立形象,違背現代司法理念。尤其是基層法院,必須從以下幾方面綜合分析,架構起一座在開庭審理與巡回審判之間的橋梁。
一、劃分兩種審判方式審判案件的范圍。在城市及發達地區的農村,由于交通方便,經濟發達,群眾訴訟困難不大,法官坐堂問案仍應是法院審理案件的常態。巡回審判主要是為部分地區群眾因交通、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困難不便參加訴訟而開展的,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其實行的地區大多為農村及山區。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只有在經濟欠發達、群眾出行不便的山區、農村,才有必要通過規范性、強制性的規定認真開展巡回審判。
二、規定巡回審判的受案類型。受辦案形式所限,巡回辦案所受理案件的類型可參照《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中規定的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類型。具體而言,如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在同一地區、且屬于交通不便的山區案件;一方當事人因年齡較大或身體狀況等原因難以到庭參加訴訟的案件;屬于贍養關系糾紛、相鄰關系糾紛、簡單債務糾紛等常見案件;比較典型、在當地有一定影響的案件;能夠減輕當事人訴訟成本,或方便當事人舉證質證查明案情,或就地巡回審理能夠有效宣傳法律知識促進人民群眾提高法律意識維護社會穩定的其他案件。
第三,樹立調解為先的巡回審判理念。巡回審判處理的案件主要是同一鄉鎮內的群眾之間的民事矛盾糾紛,要注重維護淳樸的血緣和地緣關系,穩定原本和諧的社會關系,首先要考慮調解的方法,達到真正的“案結事了”,避免一個糾紛的解決卻導致更多糾紛的產生的尷尬和困境。在調解時不能僅僅是單純的剛性的法律手段,而應該是包括法律、道德、倫理、情理在內的立體解決方式,做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比如在處理贍養糾紛中的出嫁女的贍養義務的問題上,要尊重地方風俗,在調解過程中就此風俗給予說明。盡量對案件直接進行開庭審理,有時候就很難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的理想效果。因為開庭審理要嚴格依據民事訴訟法進行,最重要的是追求審判的法律效果,通過舉證、質證對法律事實進行認定,至于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間的差距,則在所不問。這樣的話,遇到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間有較大差距的案件時,就很難做到使老百姓“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