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無錫惠山法院受理并審結29件非法行醫行政非訴審查案件,發現案件呈逐年增多趨勢且非法行醫現象存在屢禁不止問題。

一、案件增多原因:1、非法行醫者均為外地來錫人員,外來人口的身份信息、住所等戶籍資料往往不齊全,給行政程序和執行程序帶來較大困難,突出表現在“送達難”和“主體確認難”兩個方面。2、非法行醫為違法行為人帶來高額利潤,法律規定衛生主管部門針對非法行醫的行政罰款上限只有1萬元,很難對違法行為人起到威懾作用,有的甚至積極主動繳納罰款,但卻拒絕停止違法行為。3、非法行醫活動有著相當的市場需求。相對于正規醫院,非法行醫活動因成本低廉、24小時營業、離家近,吸引了大量居民,違法行為人大多租用村巷上的私房,利用簡陋的設備,進行非法行醫活動。4、為了逃避行政處罰,違法行為人往往不在一個地方長期逗留,而是“流動作業”;有的白天休息、晚上活動,給行政程序、執行程序中送達法律文件、調取違法證據帶來了很大困難。5、為應對執法部門的突擊檢查,違法行為人聯成網絡,彼此通風報信,導致“查了一個,逃了一窩”現象發生。6、鑒于臨時“診所”易被舉報,違法行為人只在身邊保留少量藥品和常用醫療器械,大量的藥品、醫療器械另設隱蔽場所專門存放。因此,即使臨時“診所”被突擊檢查,違法行為人仍然有能力在較短時間內重新進行違法活動。

二、對策:1、加強各個行政機關的聯合執法力度。公安機關應加強對來自特定地區外來人口的管理力度,全面登記暫住信息;房產主管部門應加強農村私房出租管理;衛生部門應當將被處罰者及時通報相關部門,以便互通信息,相互配合。2、有針對性的加強執法力度。行政執法應針對違反者晝伏夜出、另立倉庫存放藥品和醫療器械、彼此通風報信的特點,增加夜間執法次數,注意挖掘相關線索尋找違法者存放藥品地點,突擊檢查時及時制止違法行為人使用手機通風報信或加強人員配備,集中檢查。3、加強藥品、醫療器械的管理力度,截斷非法行醫的藥品、醫療器械供給來源,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非法行醫活動。4、加大處罰力度,建議立法機關提高針對非法行醫行為的罰款額度。5、開展非法行醫危害性的相關宣傳工作,讓人民群眾意識到非法行醫的危害性,斷絕非法行醫的市場需求。6、加強群眾舉報工作,設立專門的舉報電話,并建立一定的舉報獎勵機制,讓非法行醫者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