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作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江蘇行”系列新聞采訪活動的第一站,江蘇省常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接受了中央新聞媒體采訪團的集中采訪。

  高新區法院是常州市率先設立知識產權審判庭的基層法院和“江蘇省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的獲得者,該院院長吳建國提出:“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應聚焦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從全景、近景各個角度展現保護高新企業健康發展的司法舉措。”

  全景:發展大局呼喚法治環境

  常州市高新區內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有1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有189家。近年來,高新區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2012年在全市目標考核中位列各轄市區第一,在全省開發區排名第三,全區逐步形成了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兩大支柱產業和創意、光伏、生物醫藥、新能源車輛四大新興產業。

  高新技術聚集區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保護和促進區域自主創新的良好法治環境。2007年7月1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高新區法院獲得了部分知識產權案件的管轄權。2009年底,高新區法院經過兩年的努力探索,逐漸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知識產權“二三五”司法保護模式,為推動轄區自主創新、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保障。

  知識產權“二三五”模式中,“二”是指構建法院與企業的服務聯系網絡、法院與行政機關的交流溝通網絡,努力實現司法保護與企業需求、行政保護的良性互動。“三”是指打造以知識產權審判庭為載體的審判服務平臺、以知識產權巡回法庭為主體的延伸服務平臺、以高新技術企業家沙龍為載體的交流服務平臺。“五”是指充分發揮依法審判、指導服務、學習調研、“訴調對接”、宣傳普法五項功能,全面彰顯司法延伸服務保護知識產權的有效性。2011年4月,該院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基層法院代表在全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上進行交流發言。

  為積極回應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強烈的社會需求,高新區法院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區的、以144家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服務網絡,通過定期上門走訪、每月電話聯系回訪、不定期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的實際需求。

  2012年,該院先后走訪了天合光能、現代公司、蘭翔機械廠、常州第八紡織機械廠等轄區內十余家重點企業,并結合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糾紛開展了一系列司法調研活動,形成了系統的調研報告。在此基礎上,先后出臺了《關于為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提供優質司法保障的實施意見》等十余項規范性文件,努力排查產業發展隱患,加強制度保障。

  常州市委副書記戴源在國外招商時曾自豪地說:“高新區引進外資有'三張王牌',其中之一就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近景:多方發力捍衛創新環境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常州市根據自身特色確定了“一核八園”創新戰略載體,實施了多輪人才引進工程,海歸人才是其中的中堅力量。為此,高新區法院聯合區科技局召開了“保護創新,和諧共建”的主題座談會,邀請了轄區三十余位海歸企業家代表到會交流。會上,由相關行政機關的領導擔任的“創業導師”,與海歸企業家就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及司法維權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海歸企業絕大多數是高新技術企業,需要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其中法治環境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這將直接決定創業成敗。高新區法院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我們都很滿意。”沖電氣軟件技術(江蘇)有限公司的技術專家表示道。

  在目前知識產權司法、行政“雙軌制”保護的體制下,法院與行政機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分工、職責不同,但存在密切的協作和銜接關系。為此,高新區法院積極與行政機關建立溝通互動機制。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定期與公安、檢察、工商、質檢等職能部門互通情況,專門與區檢察院、公安分局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建立有效的知產保護屏障。定期走訪知識產權局、工商局、版權局等相關行政部門,組織參加培訓、研討和座談,促進相互了解,達成共識。會同工商等部門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專項活動,加大對假冒侵權行為的制裁力度,推動品牌建設。

  高新區法院還通過聯合行業力量,轉變單獨依靠司法職能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的傳統模式,在行業協會和四大園區分別確定了知識產權糾紛專職或兼職調解員,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形成保護合力。

  今年2月,在審理一起商標專用權糾紛案件中,通過法官和園區調解員的共同努力,使原本法律意識和品牌意識薄弱的被告意識到其侵權行為的違法性,同時意識到品牌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雙方最終達成品牌合作代理協議,被告成為原告的合法代理商,變“侵權”為“合作”,將馳名品牌引入專業市場,雙方均受益。

  為加大對園區傳統產業和創意產業的保護力度,高新區法院在常州市汽摩配市場、西夏墅刀具協會、長江貿易市場和機電市場設立了四大知識產權巡回法庭,不定期地選取知識產權典型案件,到各巡回法庭就地開庭審理,滿足傳統產業發展需求。在保護創意產業發展方面,該院在設立常州創意產業基地知識產權巡回法庭的基礎上,在外網上開設了“高新區法院服務創意產業發展專窗”,建立了創意企業數據庫,方便企業查詢。

  法律宣傳優化輿論氛圍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區法院在每年“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前,都會開展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今年,該院將轄區內重點文化企業作為宣傳對象,對以往案件中出現的典型、疑難問題進行歸類整理,設計調研議題。通過活動的開展,及時掌握了包括動漫形象的維權保護、商標防御性注冊、網吧、KTV面臨的商業維權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為解決審判實踐問題和開展延伸服務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為深入基層加強溝通,高新區法院院長吳建國和分管副院長李云燕帶領知識產權庭法官至常州市創意產業基地、化龍巷網站、華夏藝博園、動漫產業基地開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調研,參加轄區網吧、娛樂業的專題座談,并發放150余份調查問卷和200余本《常州高新區法院知識產權保護藍皮書》。

  該院還一改以往現場普法、授課等形式,通過邀請曾經參與知識產權訴訟或遭遇侵權行為的企業,圍繞主題開展互動式圓桌座談,法院在掌握到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實際狀況和問題的同時,也使企業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產權審判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高新區法院每年都會通過編發典型案例和宣傳手冊、布置展板、舉辦講座等形式,在區域內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實守信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今年,針對創意產業基地管委會提出的成長型文化企業在當前經營發展中遇到的有關合作開發、版權轉讓等典型問題,該院法官作了一一解答。對中華恐龍園、恐龍谷溫泉等品牌的商標、著作權保護的注意點也給予了司法建議。

  庭審觀摩是讓代表委員直接感受司法公開的重要途徑,為此,高新區法院舉辦“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專場“法院開放日”活動,邀請30余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觀摩知識產權案件的庭審,擴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力,提升代表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