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郵法院對該院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進行調研,2006年,該院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達122件共計190人,案件數和被告人數分別占同期總數的35%37%,呈現出連續多年的上升態勢。調研發現,導致青少年犯罪因素中,除家庭、學校和青少年自身等一些傳統影響之外,有四個方面的新情況值得關注:

一是網絡不良信息的誤導。網絡已經成為滋生犯罪意圖的溫床和實施犯罪行為的工具,有相當數量的青少年犯罪動機就是為了籌集上網費,僅2006年該院就審理了2329人以盜竊、搶劫籌集上網費的少年犯罪案件。

二是暴力色情影視作品的負面影響。宣揚暴力、色情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未成年人好奇心強,分辨能力差,對作品中的內容,不分是非,尋求感官刺激,一味模仿,進而陷入崇尚暴力、追求腐朽的誤區。

三是流動青少年的管理缺位。隨著高郵經濟的快速發展,外來流動人口迅速增加,對其中青少年的管理基本處于缺位狀態,這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數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其中2005年比2004年增長了128.6%2006年比2005年增長了50%

四是家庭教育的偏差。要么奉行棍棒政策,導致強烈逆反心理;要么溺愛孩子,使孩子從小養成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的壞習氣;要么放任不管,特別是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孩子失去家庭溫暖和有效的家庭教育。

針對當前該院少年審判的工作實際和青少年犯罪的現實狀況,該院提出三點對策:

一是創新少年審判工作機制。通過圓桌審判、社會調查等新機制,減緩庭審對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壓力和對抗心理,彰顯現代司法理念的人文關懷,全面了解被告人的過去,把握被告人的犯罪心理,選擇適用最佳的改造方法和手段。

二是加強青少年犯罪預防。建立青少年犯罪預防的預警監測研討機制,根據影響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環境因素和青少年內在因素,研究制定青少年違法犯罪預警指標,綜合分析信息,作出預警報告,提高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三是構建協調聯動防控機制。加強與關工委、團委、婦聯、檢察、公安、司法行政、教育和勞動保障部門的聯系與配合,整合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資源和力量,構建協調聯動防控機制,努力形成“黨委領導、司法為主、社會參與、各負其責”的“大保護”、“大挽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