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潤州:巡回審判進企業 工人庭下聽“法”聲
作者: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 潤萱 韓銀 發布時間:2025-08-27 瀏覽次數:93
國徽之下,法槌起落。8月20日下午,在鎮江船廠集團會議室臨時布置的審判席上,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工傷保險資格認定案件。旁聽席上坐滿了來自廠區多家施工隊的負責人、廠區管理人員和一線職工代表。此次庭審還特別邀請了2 位區人大代表現場旁聽。
王某是某鋼結構公司工人,在工作地點進行電焊工作時,被電纜絆倒受傷致肋骨骨折。王某向鎮江市潤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該局受理后,認為王某的情形符合工傷認定范圍,予以認定工傷。某鋼結構公司不服,向潤州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認定工傷決定書。
庭審前,為充分發揮公開庭審的警示教育作用和巡回審理的基層示范效應,承辦法官孫國根結合此次工傷案件,現場開展了一場生動的“法治講堂”。既為到場的眾多一線工人剖析了案件中反映出的用工管理風險點,又解答了關于工傷申請認定程序、勞動合同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等方面的疑問。
開庭中,承辦法官有序引導各方當事人舉證、質證和辯論,圍繞爭議焦點進行深入調查,清晰展現了工傷認定中的爭議,特別是發生工傷后要及時就醫等處理流程和法律適用要點。
“我是頭一回在會議室看開庭,這種直接近距離聽庭審的方式,比任何理論培訓都來得直觀和深刻。”某施工隊經理李某表示。
人大代表們也全程專注聆聽,不時記錄。“鎮江船廠廠區企業集中,勞動爭議特別是工傷類糾紛的妥善處理,事關民生保障與社會穩定。潤州法院選擇工傷案件巡回審判,從源頭上減少工傷職工維權程序、減輕訴累,既為勞動者維權撐腰,也為企業規范發展獻策。”區人大代表高曉芳表達著對巡回審判的認可與稱贊。
“我們選擇將這類案件送到企業門口來審,就是要減少職工維權奔波,縮短訴訟周期;加強以案釋法效果,加速案結事了。”庭審結束后,潤州法院趁熱打鐵,聯合鎮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展送法進基層座談會,向企業職工發放普法手冊,與會企業代表紛紛結合施工實際,就如何進一步規范用工管理、預防工傷事故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行走的法治課”從會議室延伸到車間,法院干警還與企業負責人、職工代表一同實地走訪廠區生產一線,詳細了解了船廠的生產工藝流程、工人的作業環境、安全防護設施,針對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點與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實時交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預防建議。
法庭進企,打通了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上門解紛,拓寬了“坐堂問案”傳統司法形式的邊界。本次工傷巡回審理是潤州法院行政庭開展“一站式調處、一攬子解決”工傷糾紛“一件事”的縮影。今后,潤州法院將不斷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法治化升級,充分利用巡回審理推動審判工作重心下移,根據企業的司法需求,更精準地投放司法服務到達一線,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