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必修課” | 法官送法進校園 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線
作者:徐州市泉山區(qū)人民法院 楊潔 龐凡丁 發(fā)布時間:2025-07-03 瀏覽次數(shù):379
當教室里的窗簾在七月的暖風中輕晃,當操場邊的香樟葉被陽光鍍上金邊,當樹枝上的蟬鳴逐漸織成交響樂,屬于同學們的暑假正悄然臨近。
為守護未成年人度過一個平安、健康的假期,近日,徐州市泉山區(qū)人民法院少家庭法官助理張楠前往少華街第三小學(雨潤分校),在學期末結業(yè)典禮上以真實案例為引,為全校師生及家長送上了一堂干貨滿滿的暑期安全課,從法律與安全雙維度筑牢暑期安全防線。
警惕溺水:守住生命的藍色防線
夏日天氣炎熱,許多同學會結伴去戲水納涼,但清涼的水域也可能暗藏危險。張楠告誡同學們不私自下水、不結伴野泳、不盲目施救,特別強調遇險情應立即呼救或撥打110,用科學方式守護生命。
交通出行:文明是最好的護身符
步行需走斑馬線,騎行嚴守年齡線(12歲禁騎單車、16歲禁騎電動車),乘車系好安全帶——這些看似簡單的規(guī)則,實則是守護出行安全的“金鐘罩”。張楠特別提醒:拒乘“黑車”、不做“馬路低頭族”,讓文明出行成為暑期街頭最美的風景。
居家網(wǎng)絡:筑牢虛實世界安全門
居家時不玩火觸電、拒開陌生人房門、遠離陽臺窗戶等危險區(qū)域;上網(wǎng)時控制時長、不泄漏個人信息,對“免費領皮膚”“刷單賺錢”等騙局說“不”。同時強調“網(wǎng)絡并非法外之地”,傳播不良信息或參與網(wǎng)絡欺凌可能涉嫌違法。
防拐防騙:記住三個“不”的護身符
“不吃陌生人食物、不跟陌生人走、不隨意透露家庭信息”——簡單的口訣里藏著自我保護的大智慧。張楠通過案例提醒同學們小心拐賣犯罪,警示大家要牢記家長電話、學會向警察求助。
成長底線:讓陽光住進青春口袋
倡導保持健康作息,合理安排學習、運動與娛樂時間;堅決拒絕吸煙、飲酒、賭博等不良誘惑:遇矛盾時學會溝通,必要時尋求老師或警方幫助,以法律為行為底線,度過有意義的假期。
安全是童年的底色,法治是成長的燈塔。泉山法院將以”法治副校長“為紐帶,持續(xù)開展“模擬法庭”“案例課堂”等普法活動,讓法律知識化作夏日樹蔭,為同學們遮擋成長路上的風雨。這個暑假,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法治的護航下,把蟬鳴寫進日記,將安全刻進心底,讓成長的足跡在陽光下清晰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