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為更好的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推進人民法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縱深推進不銹鋼行業糾紛多元解紛格局,近日,興化法院戴南法庭依托設立在興化市不銹鋼行業協會的“興鋼需”代表委員工作站,高效化解一起商事糾紛,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新動能。

興化戴南鎮,有“中國不銹鋼之都”之稱。經過數十年發展,當地形成了汽車輪胎子午鋼簾線、不銹鋼及金屬新材料等特色產業,成為全國百佳產業集群和江蘇省重點培育的千億級產業集群。然而,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合同違約、質量異議、債務糾紛等矛盾也呈現攀升態勢。

2022年,韓某租賃場地從事中頻爐生產,為提升生產效率,經熟人介紹向孟某購買“搗打料”,孟某根據韓某需求多次送貨至其租賃場地內,將只標注“重量”的送貨單由韓某或者其指定人員簽字后,再通過微信發給韓某確認,后孟某向韓某索要貨款,雙方就貨物單價發生爭執,韓某以“搗打料”主要成分應當是石英石,貨物質量較差,導致其中頻爐生產出爐數量減少,認為“搗打料”每噸只能算作4000元,而孟某則稱其“搗打料”主要成分是金剛玉,原料采購成本就在5000元以上,堅持要求按照6500元每噸計算。在多次協調未果后,孟某訴至法院,要求韓某按照“搗打料”6500元每噸給付其貨款105187元。

戴南法庭的承辦法官了解到,矛盾的根源是案涉交易為口頭達成,并無書面買賣合同,孟某在送貨時也只備注了重量,未標注關鍵的單價信息。如對案涉貨物進行鑒定,不僅耗時費力,更大幅增加訴訟成本。化解糾紛的關鍵在于準確判斷案涉貨物市場價格是多少,如何破局?“行內人管行內事,商人糾紛商人解”,考慮到該案涉及不銹鋼行業這一專業領域,承辦法官來到“興鋼需”代表委員工作站,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化解商事糾紛。

受邀前來的興化市不銹鋼協會會長、政協委員劉林,興化市不銹鋼協會常委副會長、人大代表周洪波和承辦法官共同組織雙方調解。代表委員與雙方聊起了案情,對中頻爐生產成本、工人工資、租賃費用作了分析,得到了原、被告的認同,同意各退一步,按照建議單價和解。但在計算總金額時,韓某一方提出有3噸“搗打料”并不是其簽收,要求扣減貨款,而孟某不認可,調解一時陷入僵局。此時,承辦法官與代表委員分工合作,采取“背靠背”調解法,以事實為依據,以鄉情為紐帶,讓當事人放下成見、握手言和。最終,雙方達成和解,約定韓某于20日內償還孟某85000元,案件圓滿解決。

行業協會是鄉賢聚集之地,在服務市場商戶主體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擁有一定的威信和說服力。此案充分發揮協會會員懂“行情”、代表委員知“行規”、專家說“行話”的組織優勢和角色優勢,將代表委員的“金點子”轉化為人民法院聽取民意、解民憂的“金鑰匙”,有效避免司法鑒定、重復調查取證可能帶來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為不銹鋼行業領域內糾紛化解提供了更為專業、高效、便捷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