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雙標”拒賠?法院:誠信為先,賠!
作者: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 丁文芳 發布時間:2025-05-13 瀏覽次數:881
同一輛電動四輪車,保險公司按“非機動車”承保,允許無駕駛證操作,理賠時又以被保險人“無證駕駛機動車”為由拒賠,保險公司究竟該不該承擔理賠責任?日前,吳中法院審結了一起因電動四輪車屬性爭議而引發的人身意外傷害險理賠糾紛。
2020 年1 月,第三人某物管公司為包括張某在內的多名員工向保險公司投保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險條款約定被保險人在無有效駕駛證駕駛機動車期間遭受傷害導致傷殘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
保險期間內,張某駕駛物管公司電動四輪車從事垃圾清運工作,與案外人駕駛的小型客車相撞,造成雙方車損及張某受傷。張某駕駛的電動四輪車經蘇州市車管所車輛檢驗鑒定屬于機動車。事故后,張某傷勢經鑒定構成十級傷殘。張某向保險公司理賠卻遭拒,故將其訴至法院。
經查明,某物管公司還就事故中張某駕駛的電動四輪車向同一保險公司投保了非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保單特別約定:“本保險允許保險標的操作者無操作資格證書,但操作者必須為被保險人的員工或書面派工給其他清潔服務公司的員工”。
吳中法院經審理認為,保險公司承保時應對承保車輛性質與險種是否相符進行審查,某物管公司向保險公司投保時并未隱瞞車輛屬性或改變車輛屬性,保險公司作為專業保險公司將案涉電動四輪車納入非機動車范圍并承保了非機動車三者險,并特別約定允許保險標的操作者無操作資格證書。張某駕駛非機動車三者險的保險標的,即合同約定的“非機動車”發生事故,屬于保險公司承保的團體意外險確定的理賠情形。保險公司以張某所駕駛的車輛被認定為機動車,張某無證駕駛車輛發生事故為由拒絕在團體意外險范圍內承擔責任,保險公司在承保與理賠時對同一車輛屬性作出不同認定,邏輯矛盾,亦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故判決保險公司賠付張某5萬余元。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該案目前已生效。
法官說法:電動三輪車、四輪車因其經濟便捷性,成為了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的交通運輸工具。本案中,保險公司在承保非機動車三者險時將案涉電動四輪車納入“非機動車”范疇,并特別約定允許無操作資格證書,嗣后又在團體意外險理賠中主張該車屬機動車。
保險合同是投保人與保險公司以誠信為基礎訂立的以風險轉移為核心的法律契約。保險合同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法院將保險公司承保的團體意外險保險和非機動車三者險保險整體考量,認定保險公司對同一事實雙重標準認定,違反誠信原則。在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運用目的解釋方法,理清當事人意思表示的行為邏輯,依法作出不利于格式條款提供方(保險公司)的解釋,實質衡平合同雙方權利義務,保障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做到了小案不小辦,有效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