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賴轉戰抖音直播,法官化身“超管”扣劃帶貨收入
作者: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法院 張強 李晨 發布時間:2025-03-20 瀏覽次數:218
“喂!李法官,我發現被執行人趙某在抖音平臺有收入,請求凍結并扣劃!”一通來自申請執行人南通市某紡織公司委托代理人馬律師的電話,向執行法官提供了一條重要財產線索。
事情還要從前幾天說起。結束一天繁忙工作的馬律師下班回家后,看到女兒正在翻看抖音的同城頻道,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讓他打起了精神,“這不是趙某嗎?”
繼續觀看,原來趙某在直播帶貨,而且帶貨量居然達到近萬件。
“直播帶貨——收入提成——法院執行”,一條清晰的思路在馬律師腦中形成,于是便有了開頭一幕。
南通市某紡織公司與趙某簽訂面料買賣合同,紡織公司供貨后,趙某僅支付部分貨款,尚有20余萬貨款經催促多次不履行。紡織公司訴至崇川法院,法院依法判決趙某支付相應貨款及利息。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經網絡查控及線下調查,執行法官僅發現趙某有少量銀行存款,名下的不動產也因設立高額抵押,處置無益,紡織公司不要求拍賣。盡管執行法官多次聯系趙某,但其表示除了查封的不動產和凍結的存款外,名下無其他財產,無力履行義務。經再次核實,趙某確無財產可供執行,執行法官就上述情況反饋給馬律師,其表示同意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豈料女兒的一個無意舉動讓馬律師看到了轉機,等不及細細核實相關情況,便趕緊將該線索提供給執行法官。由于執行系統并不反饋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財產信息,執行法官便發函給北京抖音科技有限公司,調查被執行人的抖音錢包賬戶余額,并同時送達了凍結裁定,最終該公司將被執行人抖音錢包中13109.58元匯入法院賬戶。
此時,以為能“瞞天過海”的趙某不得不面對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司法懲戒的威懾,同意就剩余款項與紡織公司達成分期履行協議。目前,趙某正按照和解協議約定的期限和數額履行義務,他表示今后要多帶貨、帶好貨,爭取賬戶內余額越來越多,早日結案定心。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迅猛發展,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新就業形態具有就業容量大、進出門檻低以及兼職性等特點,同時平臺收入查詢難、協助難也成為制約執行該類財產的痛點和堵點。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崇川法院依據申請執行人提供線索,迅速鎖定被執行人財產信息,通過電子送達等技術手段及時實現被執行人財產快速凍結劃撥,有力保障了申請執行人勝訴權益。今后,崇川法院將進一步細化新型財產執行措施,確保被執行人財產查控到位、處置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