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半天時間就幫我們解決問題,索要回了勞務費,感謝法官把我們的難處放在心上!”

近日,沛縣法院朱寨法庭利用一上午的時間將六名原告起訴同一被告的勞務合同糾紛系列案成功調解,最大限度維護了農民工合法權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2022年6月,六原告跟隨被告朱某某在山西太原打工。工程完工后,被告因資金周轉困難而拖欠上述原告的勞務費未付清。經原告多次催要無果,遂訴至沛縣法院朱寨法庭。

調解過程

01 批量案件同化解

法庭受理案件后,承辦法官王為景審查案卷材料,發現該案事實較為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且涉及金額不大,宜進行調解。考慮到該案涉及農民工切身利益,為快速解決群體性糾紛,避免矛盾擴大,依法采用集中審理。法官及時與被告取得聯系后,通過溝通交流發現原被告均存在調解意愿。由于被告不在當地,朱寨法庭運用云上法庭組織雙方進行遠程調解。

02 耐心釋法巧說理

“法官,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直到現在都沒有結清,家里還等著這筆錢周轉……”“我并非不想支付欠款,只是目前資金周轉確實存在困難。”調解過程中,多名原告傾訴著討薪的苦衷,被告也主動承認拖欠原告工資的事實并說明原因及自身經濟狀況。在安撫原告焦灼情緒的同時,承辦法官向被告朱某某核實事實情況,進行釋法明理,詳細闡釋保障勞動者權益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告知其拖欠勞務費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雖然我也有難處,但拖欠勞務費確實不應該,所欠各原告勞務費金額均屬實,我愿意分期支付所拖欠的勞務費。”面對完整證據鏈呈現出的案件事實,經過多輪耐心勸說,被告朱某某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

03 未訴先辦顯擔當

然而,承辦法官并未就此止步。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了解到案外人邱某某同六位原告情況一樣,但還未通過訴訟途徑維權。為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法官主動延伸司法服務,積極與邱某某進行溝通,將邱某某與被告的勞務合同糾紛在本案中一并化解,切實實現把“調”再向前延伸,做到矛盾糾紛及時發現、化解在源頭。最終六名原告及案外人邱某某與被告自愿達成分期付款調解協議,案件得以圓滿解決。“法官,太感謝你了,沒想到我也能和他們一起拿到工資了,你們效率太高了。”邱某某激動地說。

“小”案件關乎“大”民生。一份薪水,不僅關乎農民工的切身利益,更關乎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沛縣法院朱寨法庭不斷在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中探索,踐行司法為民宗旨,主動將司法服務向前延伸,減輕人民群眾訴累,不僅解決了農民工的“薪”愁,也推動實現矛盾糾紛的“心”愁實質性化解。